博闻强识 哲而思辨
12月23日,初见本次的采访对象17级法学专业张庸。他身着一身黑色衣服,头发打理的整整齐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肃正挺拔,信步而来,俨然一副整洁、成熟的形象。一见面,张庸学长良好的言行举止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礼貌平和、博学睿智。
提及此次赴京比赛,他侃侃而谈。他提及,在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组成的队伍比赛的前一晚,他们熬夜到后半夜,进行了高强度的研究,尽管如此,比赛时依然紧张到有些手抖。他强调,辩论赛的关键就是要出乎意料,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诸如,他曾用一个出人意料的询问角度提问对方中国政法大学的选手,使对方哑口无言,评委皆是惊讶。当然,他也认为对手从容不迫的心态及平稳大气的表现非常值得他学习。
他说,此次辩论赛使他受益匪浅。其一,他认为这次经历拓宽了他的眼界、锻炼了个人的思辨能力。而一名优秀的辩手,要有博闻强识的能力,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要记忆力强。这一点他认为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今后步入社会,对人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其二,辩论赛的规则严谨复杂,对选手的思辨能力反应能力要求尤其高,在大家从未参与过全国辩论比赛的情况下,与队友们共同创下如此佳绩,着实令人兴奋。而且,主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所副院长莫纪宏教授评价:前两名是这十几场比赛中最强的两支队伍,双方势均力敌。谈到此处,他眉宇间皆是骄傲自豪之色。其三,在这场比赛中,老师、学长学姐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这个比赛结果不仅是每一位参赛选手的努力,更是他们这支团队强大的团队精神的支持。他借引习主席“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格言表达他对这场比赛中默默付出的老师、学长学姐们的敬佩之情。
此外,他对18级的辩论队成员也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既要在辩论中培养自身的思辨能力,也要注重比赛过程而非结果。辩论不为荣誉而战,而是为学习而战,为知识而战,为思维而战。他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是一种学问的“大”,而非自由,无拘无束。因此辩论队成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广泛思辨,批判地看待问题。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辩论其根本是为哲学而辩。任何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仅靠运气,更多的还是辩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赛场还是在生活中,辩论所带给辩手的益处,永远不会辜负他们的努力。


采访记者:朱 迪
摄影记者:时曼丽
采访对象:17级法学 张 庸
时 间:2018.12.23
地 点:一教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