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管理体制建设 在学校的支持下,在校内选择合适场所用于“智库”的建设。合理配置队伍领导、学术监督、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立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二个部门,形成管理集中、科研把关、执行高效的领导管理体制。其中,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成员6人,由我校和协同单位专家、国内知名专家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智库重大研究工作规划与管理。管理委员会由牵头单位组建,对学术委员会负责。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分别负责智库组织领导、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网站与研究资源建设、行政管理等工作。设办公室主任1名,负责智库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人才服务机制建设 智库建设将重视更为科学地发挥高素质人才的特长和优势。在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即重视智力服务形式的更新,以知识和成果更直接地服务政府与社会为核心思路,相对放开人才供职的空间约束,以灵活促动高效。我们将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推荐科研骨干到相关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和形势分析工作。目前,我们已与吉林省纪委研究室、通化市纪委、辽源市纪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联系。我团队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配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派送各类专家到相应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和献计献策,做好协同工作。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吸引国内高层次专家“驻库”开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 三、“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数据库建设 开发数据库是“智库”建设的主要成果形式之一。我们将尽可能投入精力构建、完善资料库。我们拟建设二个专业数据库、一个专业服务软件和一个网站:党风廉政建设文献数据库、腐败治理案例库、廉洁素质测评与教育软件、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网站。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学术团体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发挥智库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培训功能。 四、“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学术会议计划 我们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认真凝练研究主题,定期围绕监察体制改革和廉政建设、腐败治理的重点理论、实践问题召开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学术研讨会,针对重大问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实践领域专家举办高端论坛。进一步扩大智库在国内的影响力。 五、“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研究成果推广 智库建成后,我团队将通过多种形式使科研成果得到宣传推广。现拟定与省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设名为“东北监察论坛”的学术讲座。定期将研究成果报送给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此外,学者们围绕监察体制改革和廉政建设问题展开的专项研究将以论文、专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等形式出版问世。以此为媒介,可以更集中,更高效地将研究成果发布推广。 六、“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吸引社会资金 智库的协调创新单位将做好研究分工,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特色化研究,同时加强协作聚焦重点热点问题。智库将通过承担政府有关项目的形式来获取政府的支持,为政府提供服务。智库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培养研究生,输送专业人才。智库还将以出售服务的方式承担有关单位的廉政教育培训与咨询服务工作。 七、“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成果评价机制建设 在评价机制方面,智库将制定专门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用于评估在监察体制与廉政建设问题研究中有贡献、有质量的科研成果,确立“应用者主评,实用性优先,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估原则。其主要思路是将成果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考评。一方面,重视成果的学术价值,如基于材料的搜集整理,对监察体制与廉政建设的客观状况进行准确如实的调查呈现。另一方面强调成果的应用价值,即看重研究者针对监察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与廉政建设能否直接服务于我省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其中,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由中心专设的学术委员会以及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评定,而由于我团队的工作指向主要是高效服务现实,为政府出谋划策,因此成果的应用价值判定权交与采纳我团队建议的政府相关部门。 八、“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学术交流机制 智库的建设和初期工作将基于现有团队,但在筹建和发展中,将把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学者参与,提高研究水平,开阔分析视野作为重点工作。目前,我团队专家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专注于廉政建设研究的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来往,日后将继续保持合作关系。我们将竭诚邀请上述部门中的杰出专家加盟其中,壮大队伍。长春师范大学近几年来设立了“双千工程”,即学校拿出两个一千万用于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这将从学校层面最大程度对智库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大大提高了智库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实力。 九、“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研究智库”学术创新思路 在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方面,智库将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法学、教育学、情报学等多学科,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对监察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具体问题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着力打造廉政学学科,发现相关学科的学术生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