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规划

2024-10-11  点击:[]

(一)发展背景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旨在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这不仅为图书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图书馆学在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与突破。

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高质量、多样化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作为公众获取知识、享受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服务功能与形式不断升级。从传统的图书借阅到数字化阅读、线上讲座、文化沙龙等多元化服务,图书馆学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中不断创新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图书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还需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知识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与信息技术、数据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与水平,还拓展了服务范围与方式。例如,智能推荐系统能够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大数据分析能够揭示读者的阅读行为与趋势,为图书馆的资源采购与服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图书馆学需要积极拥抱科技进步,加强与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图书馆学的研究与实践也需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图书馆学需要关注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与动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技术,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力。同时,也需积极参与国际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全球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本专业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新文科背景下,以五育并举为指导思想,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构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拓宽国际视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图书馆、档案馆、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教育与科研机构、出版与传媒行业等多领域发挥作用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同时,力争将本专业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国内领先的品牌专业,通过加强与业界的紧密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智慧图书馆、元宇宙图书馆等前沿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具体目标

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依据新文科建设的宏伟蓝图与五育并举的核心理念,对现有课程体系实施深度优化与全面革新。积极增设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边界;聚焦提升课程建设质量。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基础理论,深化专业知识,拓展跨学科课程,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同时,创新教学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互动性与实效性,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创新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图书馆专业人才。

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竞赛获奖水平

积极与更多前沿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行业前沿、了解业界动态的机会。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图书情报案例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力争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增加大创项目的数量和等级,支持学生开展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项目。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通过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策略,积极吸纳具备博士学位及海外留学背景的顶尖人才,为教学科研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与国际化视野。同时,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育力度,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供访学与研修机会、促进科研项目合作等多元化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聚焦图书馆学前沿问题,提升科研成果质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以科研反哺教学,全面提升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水平。

4.拓宽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及信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

5.加强科研提升服务能力

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实施措施

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课程内容与结构优化:组织专家团队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并淘汰过时内容,增设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和跨学科的课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等。同时,根据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优化课程顺序与结构,确保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利用MOOCs、微课等数字资源,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利用VR/AR技术模拟图书馆工作场景,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质量评估与反馈:建立定期的课程质量评估机制,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审、教学督导等多维度评价,及时收集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

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竞赛获奖水平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与行业领先企业、图书馆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定期举办行业讲座、工作坊等活动,邀请业界专家进行指导。

竞赛培训与指导: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组建竞赛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鼓励教师将竞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中,作为实践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大创项目管理:设立大创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指导及结项验收等工作。鼓励跨学科合作,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引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顶尖学者加入。同时,为现有教师提供国内外访学、研修机会,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

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教师围绕图书馆学前沿问题开展研究,争取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4.拓宽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寻求与国外知名高校、图书馆及信息机构的合作机会,共同开展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科研项目合作等项目。

师生海外交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和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国际化课程建设:开发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课程,引入国际先进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师生的外语水平。


关闭

专业介绍
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学校办公室创e工作室 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