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不仅体现在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上,还体现在企业法务、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等多个领域。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法学专业发展的政策,为法学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例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基层单位工作,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法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学院校开始开设法律科技、法律经济学和法律管理等新兴专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技术的发展对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为法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法学专业需要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加强与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研究和应用科技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法学研究也逐渐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法、比较法和国际商法等领域的研究成为法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国际法律服务也成为了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法学专业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法学人才,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服务需求。
新时代法学专业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需求、政策环境、科技进步以及全球化趋势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法学专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专业定位与目标
1.专业定位
法学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素养,具备法律制定、法律适用、法律审查、法律监督、法律执行、法律服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能够胜任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等多种法律职业和岗位。
法学专业定位是培养具备扎实法学理论基础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能够胜任多种法律职业和岗位,为社会的法治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法学专业还注重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专业建设目标
法学专业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新任务新要求,围绕长春师范大学“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强烈家国情怀,熟悉我国法律法规与党和国家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职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法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面向基层的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法律工作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三)具体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优秀法学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学习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法学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法学骨干课程为核心,增加实践性课程、跨学科课程和涉外法治课程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应对和处理各类法律事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法学专业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于法律实务中。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健全的职业人格和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
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实践教学
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校内外协同育人,法学专业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践环节提升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兼备,通过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坚守法律底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实施措施
法学专业建设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扩大专业优势、补齐建设短板,重点在师资队伍、特色课程、实践教学、升学就业等关键教学环节取得长足进步。经过三年的发展,建设为校级品牌专业,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法学专业打造成为吉林省优势特色专业。
1.整合师资队伍,加大内培外引力度,打造优秀教学梯队
法学专业现有师资队伍职称和学历结构距离品牌专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未来五年重点引进副教授以上研究型人才和来自实务部门应用型高端人才。内培方面,在共享学校现有法学学科背景的高级职称教师的同时,着力培养现有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其教学技能及学术水平,使其充分施展才华,最大限度发挥潜力,实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后备力量的合理梯队。
2.研发师范院校法律特色课程,逐步纳入师德教育一体化建设
注重五育并举,以学习筑梦思政选修课“法治中国”专题教学为基础,研究开发师范生法律教育课程和新进教师教育法课程,强化法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得师生能够在法律教育的体系中获得法律的认知,培养用法律处理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的能力。逐步将法治教育、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在职培训管理全过程,推动法治教育与师德教育一体化建设,引导师生以德立身、依法施教。
3.突出个性化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法学专业实际,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分方向个性化培养学生,助力升学和法律执业。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法学案例教学研究所,重点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案例教学,建设法律职业技能课程群。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从而实现专业提升,打造优质、品牌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拓展校内外交流合作渠道,建立协同育人共谋就业新格局
成立长春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校友会,设立校友节、举办校友论坛、设立校友励志奖学金等,帮助在校大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进行合理职业规划,推动升学就业良性发展。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法学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帮扶机制,在教学管理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和法律实务部门双向交流机制,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吸收实务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材编写、专业教学,不断提升协同育人效果。